首页- 新闻中心- 新闻聚焦- 国科大肿瘤医院帮医务人员穿上心理“防护服”

国科大肿瘤医院帮医务人员穿上心理“防护服”

2020-03-21 阅读量:669
近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(浙江省肿瘤医院)党委书记、精神卫生领域权威学者于恩彦教授,通过钉钉平台为全院2300名职工授课,给大家吃了一颗《疫情期间心理问题与应对》的“定心丸”。
  于恩彦教授介绍,医务人员具有普通人的一切感受。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,需要面对一系列一般大众难以想象的心理应激,如面对高难度的救助工作,临时换班、临时调动工作地点,超负荷的工作量,对患者死亡的自责情绪等。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:
  认知方面:主要表现为不安全感、缺乏自信、注意力难以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麻木等。随时可能被感染,长期高强度的救治工作,使医务人员的身心难以得到充足的休息,长期处于疲乏之中,容易出现认知改变。
  情绪方面:主要表现为无助、无望、担忧、紧张、恐惧、沮丧、悲伤、愤怒等。疫情暴发以来,压抑的情绪无法得到宣泄,容易在某些情况下突然暴发,释放情绪。
  行为方面: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、易激惹、暴饮暴食、强迫行为等。可能出现不愿与人沟通,容易发脾气,食无节制等情况,担心自己和家人会被传染,会出现反复洗手、反复洗澡等强迫行为。
  生理方面:主要表现为疲乏、失眠、头晕、心慌、口干、躯体疼痛等。大脑和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息,容易出现肌肉酸痛、疲乏感,从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出现头晕、心慌、口干等症状。容易出现睡眠紊乱、难以入睡、做噩梦、惊醒等睡眠问题。
 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:研究表明,大部分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有职业倦怠感。此次疫情暴发,医务人员作为抗“疫”的先锋,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与身体素质的考验,有些人会产生职业倦怠感,甚至职业枯竭。
  但是面对同样的事件,并非所有人都会有相同的表现。
  为此,于恩彦教授给出8个方面的预防策略:学习疫情相关知识非常重要,学会鉴别比较,做到心中有数,摒弃“无知者无畏、恐惧”的陈旧思想;个人防护五字要诀“宅”“戴”“洗”“通”“清”;明确自身价值,确认职业的神圣感、责任感,坚定初心与使命,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信心和勇气;经常与家人或知心者沟通交流,宣泄情绪;保证充足的休息与营养,保证充足而合理的睡眠;工作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,自得其乐;适当运动;放松训练,运用危机干预的各项技术,如着陆技术、保险箱技术、安全岛技术等。
  对于疫情防控任务重、工作压力大的一线医务人员,他建议尽可能按照固定的时间做体育运动,比如打打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,女性可以做瑜伽操;上班之外制定一个宽松的规划,比如每天锻炼、看书、看电视等的时间占比。还可以做放松训练,一个是肌肉放松,一个是平稳呼吸放松。后者最容易掌握,平躺在一个舒适地方,眼睛微闭,两手平放,不要放在腹部或胸部,慢慢吸气,慢慢呼气,做8~10分钟,平稳吸气吸到一定程度再呼出去,简易操作就能得到放松。
  于恩彦教授表示,疫情不可怕,医务工作者需要勇敢直面。扶危渡厄,医者担当,站好自己这班岗,是医务人员的使命和责任,对个人、对医院、对社会,都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。他同时鼓励有心理援助需求的医务人员找他聊一聊,给自己一个倾诉的渠道;其次,可以利用每天上下班途中散散心,进行少许的活动,休息时间做些感兴趣的事情。

■记者王艳 通讯员丁弋娜、王屹峰
链接:http://epaper.zjgrrb.com/html/2020-03/17/content_2700860.htm?div=-1

相关新闻